扫墓随写
顶着三十多度的桑拿天扫墓是种什么样的体验,我能明确告诉大伙们,全身上下湿透那是必须滴,惯例每年扫墓当天需备一套衣服更换…
早上六点多老爸开上我近期收的一台已有十八年车龄的经典车(JDM),因为车上满载扫墓所需纸宝蜡烛鞭炮等物品,需要早点回去和老家人汇合。
我们一家四口则坐上我妹的车八点左右往老家赶,半个小时左右车程便能回到我出生的地方,虽然路程不远但每年回来次数一双手都数的过来,每次回来心情都会有些小激动..
据说到我们这一代属第二十六代,早在五六年前惠州机场还未启用和扩建机场路,装着老祖宗们骸骨的埕子就我懂事以来一直都是放在几颗大树下,面前有个小水塘。近几年由于惠州机场启用主村道被征收,只能迁坟到另一“风水宝地”几十个埕排成几排按照辈分大小高矮有序排列…
有两个问题让我感觉很奇怪,一是整条村的总祠堂,自打我小时候起就没有见过,听说七八十年代有一次发洪水把祠堂冲垮了,一直没人牵头修建。每次大家拜祠堂就在那冲垮的瓦砾旁烧香拜;二是我们周家的族谱没有看过也说没有了,不知各位博友又是怎么样的呢?
也有老一辈的人说,祠堂倒了对我们这一房人更好,所以我们这房人选择了维持现状,据说以前我们这一房人过得都并不好,或许这也是祠堂迟迟没有重建的原因吧。
突然想起关于儿子的一件事,扫墓当天我带着三岁多儿子往老祖宗们方向走去,刚到几秒钟儿子就大声哭了起来一直吵着要往回走,怎么哄都不行,这是怎么了?是儿子看到了太奶太爷们?呵…
最后在众多亲戚面前由老爸带着回俺大姑家了…
我爷爷家这边的族谱本来就是闯关东以后重新写的,只有两三辈,破四旧的时候烧了。我姥爷家的,四清的时候烧了。其实吧,组织上倒真没明确说过族谱是封建残留,但谁也不敢轻易挑衅组织啊。
我留言还是在审核中么?之前记得明明留言过的。
只要通过一次后就不用在审核了,嘿,你回复的是上一篇文章吧
我听回来的风水学说,一般说祠堂、祖宗墓地会影响这代人的运程。
是有这么一说,不然怎么很多祠堂前面都有个水池之类的。
每年过年或是清明总会上坟,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
嗯嗯,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我在想等我们这一代死的时候是不是真的搞个二维码就完事了
这个可以有,到了这代人我的想法是越简单越好。
扫墓是一种传承。再过多几十年,后辈们可能都不认识先贤了
这就体验出族谱的重要性,除了爷爷奶奶那一辈再往上我就不知道了…
回忆过去,那些值得铭记的时光,心沉,才有方向。
努力前行,加油
祠堂,祖坟这些应该是中华民族传承的精神寄托吧,有比没有好。
嗯嗯,大多地方应该都有…感觉潮汕地区更注重这些。
好大一个家族!我们这只有清明节扫墓的。
并不算大,传下来的也没多少以后也会更少,之前都要多生男孩传宗接代,现在这代人能养活一家人都不错了,还考虑继承皇位这些?哈哈…
现在很多地方的人对祭祀祖先这事淡了,就扫个墓,简单拜下就可以了,像我们这里以前,那都是要做很多好吃的给祖先供的。
嗯嗯,一些老人家记得比较清楚..我印象中三生:公鸡、猪肉、鱿鱼之类,苹果、茶烟酒也是拜祭时必须用到。一些烧纸钱放鞭炮也有选后顺序。
哈哈 我们也都是差不多这个时候扫墓的,不过现在扫墓的人越来越少了,老一辈的走了好几个,年轻一辈就给钱,认不来,每年扫墓都是熟面孔,就是人越来越少了,以后路都不认得了,我奶奶的墓堂哥都不知道怎么走,就我知道....
族谱我们一直都有,从哪里来,第几代都记录的很清楚!!!
听村里人说我们的祖先就是从福建一带一路迁移过来这里然后定居下来的。
哈哈 有的 应该是莆田 泉州 这些地方过去的。
潮汕就是。
嗯嗯,反正就一路走来…
我们一年大规模的扫墓也就 春节 清明 7月15了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清明扫墓是大多数,听身边朋友春节扫墓习俗也有..
三代以上记忆就不深刻了,大年初一要去老坟扫墓,可惜我一个都不认识。
口口相传,三代以上很多详细信息已经模糊不清,
我也是不知道哪个是哪个,只知道近代爷爷奶奶。
下个月才去扫墓,不过我们是去一个放骨灰的场馆拜一下
祠堂的话有个同村公用的,但一般不给予扫墓,只给办白事
我们这边的族谱也不知道去哪了哈哈哈,不过可以说上一代人就没见过了,得上上上代人才见过那族谱
噢,有时挺羡慕别人说他家有族谱,同时记载着何年何月从何地来等信息..
是啊,有的时候就很羡慕,想要了解祖上的历史信息啥的,可惜没机会了
老家前几年刮起一阵修祠堂的风,村里几个宗派的都各自修建了自己的祠堂,有钱有地的修建大点,没有的就小点。反而全村共有的祠堂没人去牵头修建。不过这时候拜山,倒比较少听说,临近春节扫墓的有听过。我那边是清明节(当天或者当月内)
我这的情况和你那一模一样,全村人的祠堂没人修,倒是各自修各自的…
你们那边八月也扫墓吗?
对的,农历八月扫墓一直是我们老家的风俗。
现在基本不扫墓了。
再过几十年或许会慢慢变淡…不过我们每年都会带上自己的儿女一起参与,告诉其意义。
哈哈,我老家家族也没有族谱,只有祠堂,祠堂20年前修葺了一次~还是需要宗族里面有人赚大钱了,才有修葺的契机,所以看祠堂基本上也可以看出一个家族在当地的兴盛,因为倒了反而更好,这也有可能,毕竟既得利益者往往也都不想改变现状,而且经济发展得快而且人员不集中的地区,宗族观念反而就也逐渐淡薄。
说白了是我们村人不齐心,八九十年代有条件的都往外边城市跑,好多去了香港深圳很少见也只有扫墓过年才会回来一下,修葺祠堂主要还是没人牵头人心散。
人越多越难齐,估计你们姓氏也是大家族
在东莞这里看到好多村有祠堂,话说我们那里我自小就没见过。。。
嗯嗯,广东这边几乎每条村里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祠堂,所以我才想不明白为何我老家没有。
什么地方三伏天扫墓,清明节表示看不起谁呢
我们村哈?,客家人也蛮多农历八月扫墓的。
学习了~哈哈